槐树

时间:2024-09-02 17:26:02
槐树

槐树

槐树1

蝴蝶飞绕在花丛中,与百花共庆春天的温暖;小溪穿梭于石岸边,与岩石共奏欢乐的歌谣;槐花的清香萦绕在我心田,与我共同度过成长的一千零一夜……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初春,我们相逢,共享童年的快乐。

阳光下,我和小伙伴们手拉手,围绕着它欢唱歌舞。童年的纸飞机在嫩绿的枝芽上掠过,载着千姿万幻的肥皂泡沫在枝条下穿梭,树缝中的小蚂蚁忙碌奔走,是为了赶赴舞会,还是在探寻妈妈的足迹?在无数个清晨,她迎风歌唱,采撷下阳光的力量,悄悄孕育,逐渐变得峭拔起来。孩子们的歌声也迎着朝阳,愈发的欢快。于是,在高高的槐枝上,爷爷为我们搭起了儿童乐园。长长的秋千轻轻摇荡,载着甜蜜与温馨在槐树的怀抱中飞扬。

七彩的童年,槐树与我共度。

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仲夏,我们相伴,共享少年的宁静。

槐树下,捧起一本淡淡书香清溢的文集。让我们伴着一丝清凉走进那万花筒般的奇妙世界。繁茂的枝叶郁郁葱葱,在夏风中为我撑一把绿伞,伴着耳边的袅袅哗声,为我打开知识的城堡之门:两行清泪撒下的黛玉背着花锄在土壤的凄凉中葬花;奔走于北京胡同的祥子拉着马车忍受着烈日酷暑;清冷无暖的大森林里保尔拿着铁锹一点点地修筑信念的通道;欢快的舞曲声中安娜在徐回旋转……在月明星朗的夏夜里,遥望那深邃的夜空,依着槐树挺拔的树干,一起畅想梦中的花园,追寻那梦中的画香。

憧憬的少年,槐树与我共伴。

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秋末,我们厮守,共享青春的韵律。

秋风中,远行的行囊已整装待发,回头品读那陪我一路唱过暖春,笑过繁夏的槐树:它的枝干挺立在秋风中,不折不挠,片片落叶记录下它这一路陪我成长的点点滴滴。低头捡起最火红的一片,加入厚厚的书籍中,让槐树的清香与我共度高中生活的苦与乐。纵然求学路上我踽踽独行,但这一路欢歌的过去和回忆将随着那片干枯的槐叶永远植入我的心房。

梦幻的青春,槐树与我共盼。

青春的浅草茁壮成长,田田的莲叶舞动绿影,豪情万丈的飞鹤直冲云天。在时光的千万次轮回中,槐树陪我走过。带着童年的甜蜜,少年的憧憬,青春的渴盼,我们携手进入另一个温馨的成长阶段,纵然少了树下的低声细语,少了树旁肆无忌惮的欢笑,但那成长的欢声笑语不会走远!

槐香袅袅萦我心,成长路上伴我行!

槐树2

外婆家门前确实有一棵大槐树,据传有好几百年了,树径粗得七、八个人伸出胳膊都抱不住,树枝生了又枯,枯了又发,生生不息。前几年,曾有商人想花几万元买走大槐树,终竟因槐树产权属外婆大家族的谁也说不清,或因国家保护,或因槐树成精神象征谁也不敢动,总之再也没有人惦记它。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

外婆门前的大槐树,见证了外婆家的兴衰,记忆了我的童年。

外婆、外爷一生有三男五女共八个子女,大舅舅常讲,外婆好有福气,有五女拜寿。记忆中的外婆家,是一个大家族,家门几代都在院子四周全盖着房,院内通道很小,至少有小十家,大杂院子一到做饭时节可是炊烟袅袅,人声鼎沸,风箱声、锅碗瓢盆声像一个街市。

外婆讲,家族人对槐树的尊敬和爱护那是没得说的,过去穷,谁没得柴火烧,都可以砍树枝用;没得饭吃都可以采摘槐花制作麦饭充饥。谁家有事都会在槐树下絮叨许愿,槐树知道外婆一家人的喜怒哀乐,知道外婆的春夏秋冬。春天,槐树萌发出新芽尖,外婆对生活顿时产生新的希望;盛夏,白天享受着槐叶的荫凉,夜晚闻着槐花喷香的味道;秋天,成熟的槐籽换得外婆持家的油盐钱;冬天,纷飞的雪花拍打着槐树枝,外婆冀希望一个丰收年。

外婆的外孙很多,但偏爱家贫的我。与许多朋友一样,童年,我最爱到外婆家去,经常母亲走了,我还赖在外婆家不走。记忆最深的是每当我见到外婆,首先是见到糖盒,水果糖是必须的,在今天看来很平常,但在过去可是稀物。外婆一手拿出零钱,一手拖着我走向生产队的菜园,采摘新鲜的黄瓜、西红柿给我解嘴馋,如今我经常想起这个温馨的画面。由于我家在山塬地带,粮食不是够吃,外婆经常给我煮包谷、红苕吃,有时侯,觉得吃伤了杂粮,今天看来,外婆给予我的都是绿色食品。

童年,到年节时,大槐树下一片热闹,唱大戏、荡秋天、玩风车,下棋、走方,就是一个娱乐场。生产队的开工铃就拴在槐树上,社员开工、开会都在槐树下。有时我突然想起电影《地道战》中,高老忠在大槐树下敲钟报警场面,外婆门前的大槐树已再不是外婆家的树,大槐树是村上整个人家的象征和念想。

大舅一家在县城工作,经常回家看外婆,带回我表兄表妹的衣物,我经常羡慕不已,常常在一大堆鞋帽中找出自己心爱的礼物。今天我看见我儿子散落在城里阳台上的鞋袜,忽然又看到自己的影子。

岁月更迭,人事成千古。多少年后,外婆、外爷、两个舅舅、几个大姨都已去世,外婆家大院人家也已搬迁,只有小妗子和表弟还在老院,唯独大槐树还在。楼房代替厦房,新的时代,新的希望。外婆门前的大槐树也迎来新的希望,焕发了新的生机。

外婆门前的大槐树,我记忆中的童年,槐树在,外婆还在。

槐树3

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来洪洞做客。欢迎大家来到大槐树,来到我们祖先的的“家”,来到我们的寻根问祖地。

今天,我很幸运能够陪伴大家去我们的祭祖园去走走,看看。

在看之前,我想让大家了解一下洪洞县。

洪洞县位于山西南部临汾盆地的北端。洪洞县名的由来,传说是由县城南的南洪崖和县城北的古洞而得名。洪洞县的出名则是得益于明代洪武年间的那次大移民,因为古大槐树见证了那次大移民而闻名全国。

我们现在来到了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始建于1914年。这是一个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这里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移民地,数百年来被人们作为识别家乡的标志,被当作另一种意义的“家”,称作“祖”,祖宗的祖,看作“根”树根的根,成为亿万华夏儿女心目中的梦中故乡。

【根字影壁】

大家请看影壁上的这一“根”字。“根”是我们汉字中的形声字,左边是一“木”字。中国有句古话“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自己的“根”眷恋之深。我们眼前的这座祭祖园中影壁上的“根”字,正是要体现我们中华民族 这一“根”的情结。它是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原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先生于1984年来这里参观时题写的。在“根”字的两旁还题有“饮水”“思原”四个篆体字。大家再看“饮水思原”中这个“原”字,为什么没有三点水?它的含义是指原始的,不忘祖宗功德,让我们追本溯源,我们追溯的源头就在这里。

大槐树下大移民,是发生在明朝初年的事,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从1368年明洪武立国起到1417年永乐十五年止,这里共发生了大的集体移民18次,迁 ……此处隐藏8488个字……

我们又跟随着导游来到博物馆,听导游阿姨讲为什么大槐树就成了亿万人的“故乡”了呢?

二· 古老的传说

故事还得从元朝末年说起,那时战争连绵不断,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到了明朝初年,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着民多逃亡、城廓为墟、田地荒芜的冷落、凄凉景象。山东、河南、河北、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到了永乐初年,情况仍未好转。战争的创伤尚未愈合,紧接着又出现了较大的天灾,面对着这种情况,朱元璋就决定“移民屯田,开垦荒地”的政策。蛋老百姓不愿离开,人人悲伤、个个哭泣。所以大臣们便想出了一招:在大槐树上贴上告示:愿意迁走的百姓在家等,不愿走的百姓在大槐树下集合。不愿走的百姓纷纷前往大槐树下等候,官兵就来到大槐树下强迫这些百姓迁走。这些移民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并告诉自己的孩子:“这里就是我们的故乡,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至今这些移民后裔不论家在何方何地,都说古槐树处就是自己的故乡。官兵们为了防止这些移民逃走,就把他们的手反绑着,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被捆绑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就习惯了。以后这些移民就喜欢背着手走路,其这些后裔也传承了这种习惯。由于路途遥远,这些百姓们常有人要小便,就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此后“解手”就代替了小便的代名词。可是,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被迁走的呢?那就看看自己的小拇脚趾指甲是不是两瓣的就知道了。

三· 奇怪的鸟

大槐树还有种“思乡鸟”,每到清明时节,便会飞回来。便会站在大槐树上叽叽喳喳叫着、、、、、、

大槐树每天都会有精彩表演,可惜今天下雨了,被取消了,有空大家可前来观看。

四· 再见了

这次旅游非常愉快,不仅参观了风景还学习了文化,真是大丰收呀!再见大槐树!下次来一定的观看表演。

槐树14

他,黝黑的皮肤,俊气的眉梢下有着一双乌黑的眼睛。最令她心动的是,他笑起来总是露出白键般的牙齿。

就这样,他成了她的朋友。他们曾在紫槐树下谈着各自故乡的事,许诺彼此的愿望。像许多小说书里写的那样,他们从朋友成为了恋人。

她的爱只有他能承受,他的爱只有她才配拥有。

直到有一天,她的爸爸让她的男朋友见他一面。第二天,他约了她出来,在那家咖啡厅。他们静静地喝着咖啡,最终是他先打破了沉默,低沉地说“我明天要回去了,我想我们再也不会见面了吧,不如,我们……分手吧。”

她不敢相信几个月来爱的城堡会被“分手”两个字轻易所攻破,努力尝试着平复自己的心绪,强忍着啜泣,颤抖着说:“为什么?”他怕自己克制不住,背过身去狠狠地说:“我们不合适!”便匆匆地离开了。她想一定是她爸,她爸爸逼他这么做的,不然他是不会这般狠心的。

她一进家门就将屋里的东西摔得粉碎,她的心也谁之碎了一地。她的爸爸缓缓地从房间走出,“什么使我的宝贝儿如此伤心?”“为什么逼他,为什么要逼他,你到底对他说了些什么?”她像失去控制的方向盘朝着父亲吼,豪门出身的父亲听了女儿的话后仍面不改色,静静地说:“我只不过是请她吃了顿饭,买单时故意将账单放在桌上而已,亏这小子清醒知道他配不上你,早早地离开。”此时的她像一团瘫痪的泥巴,无力地倒在了冰凉的地板上,正如她破碎的心一般。

以后的日子她一直将自己关在房里,任保姆怎么劝都不喝一滴水,不进一粒米,只是在房间里默默地翻着仅属于他们的相册,他们的回忆。最终她抑郁成疾而瘫倒在床,再也没有醒来。那年,她才二十三岁。

视女如命的父亲悲痛欲绝,后悔自己的做法。他请了最有名的雕塑师,精心雕刻出了她女儿的模样。

“她”还想往常一样坐在那家咖啡厅的靠窗的位置,“她”笑的如此逼真,坐在“她”对面的父亲仿佛一下子老了许多,沙哑地说 : “ 爸爸骗了你,爸爸怕伤你的心才这么说的,其实那天我是探探他是否真心对你,对他说:‘这里是四十万支票,离开我女儿……’ , 没有想到他居然答应了,傻孩子,他不值得你这么去爱……”此刻的他老泪纵横。

在他身边拉着小提琴的小伙子 ---- 黝黑的皮肤,俊气的眉梢下有着一双乌黑的眼睛,笑起来总露出白键般的牙齿。他手中的弦弓突然停了下来,对着“她”说:“我哥哥当年拿了支票后在自己的家乡办了一所学校,他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山里的孩子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读得起书。本想办好学校后和你一起分享这个好消息,但在一次暴风雨的晚上,他在查看学校门窗是否关好时,突然山体坍塌,他就再也没走出教室。你和他唯一不同的是,他活到了二十五岁,而你仅活到二十三岁。”

槐树15

又到了槐树开花的季节,满树雪白的槐花散发着阵阵清馨沁脾的幽香,故乡就淹没在花香里。多么诱人,多么惬意啊!它让记忆变成一只多情的蝴蝶,重新盘旋在童年的天空。

那时的故乡,房前屋后栽满了大大小小的槐树。槐树之所以受到当地农民的喜爱,不仅因为它的木质坚硬耐腐,可以用作建房材料,而且槐树天生有抵抗病虫害的本领。那些贪吃的毛毛虫,即使把杨树、柳树的叶子吃光了,也不敢爬到槐树上。但槐树叶却是家兔的绝好饲料。这些,都是我长大后才知道的。童年时的我,喜欢槐树那是有另一种原因。

槐花是春天的伴娘。童年的春天是一本色彩斑斓、内容丰富的连环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舍不得放手。书的故事中,当然也有自己的影子:爬上老槐树,把那一串串雪白的槐花摘下来,丢给在树下,眼巴巴盼望着的,却不会上树的小伙伴。他们捧着一嘟噜槐花,塞到嘴里,边吃边喊:再摘几串!真香真甜!更惬意的是,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那些养蜂人,像突然从地下冒出来似的,一个个拖家带口来放蜂。听说槐花蜜是最上等的蜂蜜。买蜂蜜是要花钱的,跟爸、妈要钱那是比登天还难,大家只能眼看着放蜂人,打开蜂箱取出一块块黏糊糊的蜂蜜,悄悄地咽了几口吐沫。不过,有时遇到好心的养蜂人,在割蜜时会用手指蘸一蘸,给我们这些围观的小家伙儿,每人嘴上抹一点儿。顿时一股甜香,不是从嘴里,而是从心里,一点儿一点儿往上蹿,一直蹿到脑门儿,那滋味让人全身都说不出的畅快。有时,我们也会在树荫下捉迷藏,过家家,或者捕鸟。

小时候,到县城去读书,槐树荫下的故事,又写进日记里,偶尔翻开读读,心头仍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又是一个槐花盛开的季节,我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想再去寻找梦中的故事,寻找用那槐树撑起的一片童趣,寻找用童年的足迹圈起的,养蜂人脏兮兮的灰顶帐篷……但这一切都没有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幢幢整齐、漂亮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新居。听说,那一片老槐树,都被一棵棵砍掉,当柴烧了。因为农村建房也很少用木头做原料了。不过,村里街道两旁,又栽种了一排排小槐树,细细的干、长长的枝、圆圆的叶。咦!奇怪,这花怎么是粉红色的?一问,才知道,这是一种新品种,叫观赏槐。这槐树的确漂亮:翠绿茂密的圆叶,再配上一串串粉红色的花朵,煞是好看。但我总觉得缺点儿什么,哦!没了老槐花的洁白和幽香,没了槐树荫下童年伙伴那一张张天真、活泼的小脸,也没了放蜂人那脏兮兮的灰顶帐篷。

家乡的文明和进步,难道总得以牺牲这些宝贵的童趣为代价吗?沉浸家乡变化的喜悦中的同时,心头又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惆怅。

《槐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